--2014-2015学年度段长经验交流系列

成都高新新源学校  张玲

2010年从石羊到新源学校之后,一步步走来,接近5个年头。在这五年里,我亲历了新源学校“比昨天更好”的过程。

“比昨天更好”的校训,对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激励。在这样的精神动力之下,校园文化充满勃勃生机。年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,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独特的年级文化氛围,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在年级文化建设中,我们三年级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:规则化、个性化。

规则化,是指年级制度。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,它凝聚了老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、原则、方法和手段。20128月底一年级报名之初,我们首先是培训新生家长,对家长参加会议、监督孩子学习、支持科任老师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,并发放至家长手中。所以在接近三年的工作中,家长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。对学生,我们则用《班级公约》和《一日常规》要求他们。每学期初,在做年级文化建设之前,我们的班主任会一起商议并打印出公约,连同《一日常规》,张贴在教室中规定的地方。这两样也就成了我们年级文化建设必须保留的内容了。因为我们三年级是教师相对稳定的一个团队,所以班级的公约从一年级时候的四条,到二年级时的五条,再到如今的六条。而一日的常规安排,则是一成不变。之所以不变,是因为学生已经在学习生活中习惯了这些程序化的东西。比如每天中午1230分学生要吃完午餐,1245分前要做完清洁(周五除外),回到座位上进行阅读或棋类游戏,不得影响其他同学。因此,我们年级的楼层值周老师基本上在1245分的时候都不会看到有学生走动,更不用担心学生在楼道奔跑出安全问题。

个性化,是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特色。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。在管理一个班级的过程中,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方法,正所谓“存同求异”,我们不强求一致。但工作中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。我们在学生进入一年级初 ,就和孩子们一起给我们的新家起了好听的名字。“快乐维尼”“泡泡乐园”“朝阳”“小蜜蜂”“米奇米妮”“向日葵俱乐部”是我们六个班的另一个名字,每个孩子对自己班级的吉祥物背后的故事都能说上一二。“泡泡乐园”的蒋老师,把孩子们的照片装进相框,给孩子们营造了家的氛围;“朝阳”的刘老师、“小蜜蜂”的林老师、“向日葵俱乐部”的张老师鼓励孩子们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,给孩子们自由阅读的空间;“米奇米妮”的古老师,创造给孩子们展示才艺的机会;“快乐维尼”的我,给每一个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,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到快乐,享受快乐。

    三个年头转眼即逝,年级文化建设的成绩还没有呈现出来,相信在年级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我们三年级的文化建设成效会日益彰显,真正实现“比昨天更好”!
Copyright©2002-2025成都高新新源学校版权所有
发文 蜀ICP备16036345号-1